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河北省2011-2022年成蚊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马丽华, 韩晓莉, 高文, 王喜明, 赵勇, 宋纪文
摘要83)   HTML    PDF (1125KB)(676)   

目的: 分析河北省成蚊生态学监测数据,了解蚊种构成、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等,为媒介蚊虫和蚊媒传染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22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共收集河北省17个市、县级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利用R 4.2.2软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Friedman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2年平均蚊密度为1.24只/(灯·h),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其他蚊种分别占96.62%、1.72%、1.27%、0.31%和0.08%,各年平均蚊密度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155,P < 0.001),2020-2022年白纹伊蚊密度持续上升。牲畜棚平均蚊密度最高,达1.55只/(灯·h),其次是农户,为1.39只/(灯·h),不同生境间平均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3.529,P < 0.001)。各生境优势蚊种均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在牲畜棚中的密度远高于其他生境,白纹伊蚊在5种生境的密度相近。蚊虫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密度高峰期为6-9月,8月达到峰值,平均蚊密度为2.38只/(灯·h),不同月份蚊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43,P=0.034)。不同生境蚊密度在7-8月达到峰值,不同月份不同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53,P < 0.001)。结论: 河北省6-9月应重点加强牲畜棚和农户的蚊虫防制,农村地区还应重视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的防制,城市和农村应持续关注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并适时采取防制措施。

2023, 34 (4): 508-512, 5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4.0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北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马丽华, 黄钢, 王喜明
摘要301)      PDF (1092KB)(918)   
目的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河北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排序不同指标对监测质量的影响力。 方法 以2014-2015年河北省市、县两级4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质控工作完成情况为参考,采用AHP法对评价指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结果 鼠类监测质量主要影响指标有监测点分布符合率、监测点选择符合率和标本种类符合率,权重分别为0.197 0、0.197 0和0.175 6;蚊类监测质量主要影响指标有监测时间符合率、监测点分布符合率、监测点选择符合率、标本数量符合率和标本种类符合率,权重分别为0.204 5、0.136 4、0.136 4、0.136 4和0.136 4;蝇类监测质量主要影响指标有标本种类符合率、监测点分布符合率和监测点选择符合率,权重分别为0.235 1、0.156 7和0.156 7;蜚蠊监测质量主要影响指标有标本数量符合率、监测点分布符合率和监测点选择符合率,权重分别为0.235 1、0.156 7和0.156 7。 结论 AHP法可用于病媒生物密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能够体现出不同指标在4种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中对质量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为做好病媒生物监测质控工作提供参考。
2019, 30 (6): 634-63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09
河北省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制
马丽华, 黄钢, 高文, 王岩, 韩晓莉, 高贵军, 王喜明
摘要434)      PDF (7827KB)(1174)   
目的 开发研制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用于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媒生物密度消长监测数据的保存、管理和查询。 方法 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和相关开发工具,建立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界面,将现场监测数据和信息录入软件数据库。 结果 该软件可实现信息录入、检索查询、数据统计和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可对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和结果展示,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结论 该软件的开发研制可实现监测数据网络化收集、管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对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积极作用,为病媒生物防制和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建议。
2018, 29 (1): 53-6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14
河北省德国小蠊野外种群抗药性水平与酶活性关系的通径分析
韩晓莉, 黄钢, 王喜明, 王岩, 马丽华, 高文
摘要439)      PDF (388KB)(824)   
目的 对河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和室内敏感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进行测定,并用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酶活性与抗性水平的关系,探讨德国小蠊抗药性发生的生化机制。 方法 利用生理生化检测法对德国小蠊(2014-2015年在河北省8个市,采集德国小蠊成虫和若虫,饲养室内繁殖后的2~3周龄成虫)体内各种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法对酶活性与抗性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承德市德国小蠊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为25.32倍;唐山种群对氯氰菊酯及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37.45和23.92倍;各地德国小蠊野外种群中CarE、MFO-氧-脱甲基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AChE及GSTs活性差异较大。抗药性水平与酶活性关系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CarE活性对毒死蜱抗性水平起主要增进作用,决策系数为0.122 8;MFO活性对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起主要增进作用,决策系数分别为0.283 8和0.512 1。 结论 CarE与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有关,AChE与德国小蠊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抗性有关,MFO与德国小蠊对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抗性有关,GSTs在河北省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3种杀虫剂抗性水平中的作用不大。
2017, 28 (6): 567-5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3
2012-2016年河北省家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趋势分析
韩晓莉, 马丽华, 黄钢, 高文, 王喜明
摘要313)      PDF (571KB)(715)   
目的 调查河北省家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分析其抗性特点及发展趋势,比较室内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不同药剂的抗性变化,为化学防治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家蝇野外种群和实验室内无药剂选择压力下饲养传代的野外种群〔2012-2016年在河北省11个市(区),选择垃圾堆、农贸市场等蝇类孳生场所共83个采样点,利用网捕法采集家蝇成虫,挑选饲养室内繁殖1~2代羽化后3~5 d的雌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药性,并与历史数据比较,分析家蝇的抗药性变化趋势。 结果 河北省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14~148.27和21.52~175.05倍;对毒死蜱和DDVP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95~16.91和0.71~5.21倍;石家庄和唐山种群对残杀威相对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1.42和1.04倍,部分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 19.21倍;对三氯杀虫酯的抗性倍数为1.88~5.64倍。与历史数据比对发现,河北省家蝇对DDVP的抗性呈现从下降到逐渐平稳并略有上升趋势,对氯菊酯的抗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家蝇野外种群在实验室正常饲养59代后,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平均衰退率分别为90.39%、89.23%和80.41%。 结论 河北省家蝇对4种类型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2017, 28 (4): 364-36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15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河北省鼠密度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高文, 黄钢, 马丽华, 王喜明, 韩晓莉
摘要343)      PDF (1527KB)(699)   
目的 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鼠密度信息系统预测分析中的应用。 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对2008-2014年河北省鼠密度逐月资料进行统计,采用ARIMA模型相关模块进行建模拟合及预测分析。 结果 河北省城镇主要鼠种褐家鼠和小家鼠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9.601, P=0.051),选用ARIMA模型对鼠类监测信息进行预测,以ARIMA(3,1,0)×(0,1,1)12模型为最优,2015年各月鼠密度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 CI范围内。 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鼠密度变化趋势,可用于鼠密度的预测预警,结合当地鼠传疾病疫情,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2017, 28 (3): 265-26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18
河北省承德地区蚊种调查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马丽华, 高文, 黄钢, 韩晓莉, 王喜明
摘要313)      PDF (880KB)(1215)   

目的 在河北省承德地区采集蚊虫,探讨海拔高度、生境类型和成幼虫调查方法3个因素对蚊种调查的影响,为高效开展蚊媒调查,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5年7-8月在承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选取3类生境开展蚊种调查,成蚊采集使用诱蚊灯法和栖息蚊虫捕捉法,幼虫采集使用吸管法和勺捕法,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蚊种构成为中华按蚊(45.12%)、淡色库蚊(27.44%)、骚扰阿蚊(11.03%)、朝鲜伊蚊(6.90%)、迷走库蚊(6.23%)、刺扰伊蚊(2.44%)、米赛按蚊(0.42%)和仁川伊蚊(0.42%),其中米赛按蚊为河北省的新纪录。海拔高度、生境类型和成幼虫调查方法是蚊种调查的影响因素。以淡色库蚊为参考类别,中高海拔更易出现迷走库蚊、中华按蚊、朝鲜伊蚊和刺扰伊蚊,中低海拔更易出现骚扰阿蚊;种植养殖区更易出现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朝鲜伊蚊,农村居民区更易出现中华按蚊,不易出现朝鲜伊蚊;采用幼虫调查方法更易捕获迷走库蚊、骚扰阿蚊、仁川伊蚊和朝鲜伊蚊。结论 承德地区应特别关注中华按蚊在中高海拔地区、种植养殖区和农村居民区生境的种群和密度消长,对该蚊种易出现区域应采取适当的灭蚊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当地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2016, 27 (6): 558-56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08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水平区域划分
韩晓莉, 高文, 黄钢, 马丽华, 王喜明
摘要262)      PDF (367KB)(882)   

目的 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9个地方品系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水平进行区域划分,为德国小蠊分区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生物测定采用药膜接触法。以抗性倍数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德国小蠊的抗性水平。结果 通过聚类分析,将河北省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水平分为4类。第1类是石家庄、秦皇岛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低抗至中抗,对残杀威低抗,对乙酰甲胺磷和氯菊酯高抗,对溴氰菊酯中抗至高抗;第2类是保定、邯郸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溴氰菊酯低抗至中抗,对氯菊酯、残杀威低抗;第3类是张家口品系,对氯菊酯、乙酰甲胺磷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中抗,对残杀威低抗;第4类是沧州、邢台、承德、唐山品系,对高效氯氰菊酯中抗至高抗,对乙酰甲胺磷低抗至中抗,对氯菊酯高抗,对溴氰菊酯中抗,对残杀威低抗。结论 聚类分析法可较好地满足德国小蠊抗药性水平划分要求。

2016, 27 (5): 467-47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11
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与蚊密度相关性分析
高文, 马丽华, 黄钢, 韩晓莉, 王喜明, 刘增辉, 宋纪文
摘要335)      PDF (359KB)(1020)   

目的 分析河北省蚊虫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13-2015年共报告蚊媒传染病发病数467例,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64、178和25例;诱蚊灯共捕获成蚊71 916只,月平均蚊密度为1.36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97.38%;常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 515只)、白纹伊蚊(208只)和中华按蚊(150只);2013-2015年河北省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相关性(r=0.145,P=0.041)。结论 河北省具有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的媒介蚊种,蚊虫密度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低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间存在复杂联系,条件适宜时可能暴发蚊媒传染病。

2016, 27 (4): 350-35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09
河北省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韩晓莉, 黄钢, 马丽华, 王喜明, 朱远生
摘要301)      PDF (900KB)(669)   

目的 监测河北省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和敌敌畏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动态。方法 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95%CI),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 11个淡色库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敌敌畏的LC50分别为0.0008~0.1664、0.0159~0.2280、0.0006~0.0148、0.0800~0.6138和 0.1783~0.5000 μg/ml。与1991-1994年的抗药性测定结果相比,河北省淡色库蚊对氯菊酯的抗性有增强趋势,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有略微下降趋势。结论 11个淡色库蚊野外种群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加强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

2014, 25 (6): 530-53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2
河北省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韩晓莉,黄钢,马丽华,王喜明,朱远生
摘要215)      PDF (397KB)(549)   
目的 监测河北省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和敌敌畏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动态。 方法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置信区间(95%CI),比较其抗药性程度。 结果 11个淡色库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敌敌畏的LC50分别为0.0008~0.1664、0.0159~0.2280、0.0006~0.0148、0.0800~0.6138和 0.1783~0.5000 μg/ml。与1991-1994年的抗药性测定结果相比,河北省淡色库蚊对氯菊酯的抗性有增强趋势,对敌敌畏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有略微下降趋势。 结论 11个淡色库蚊野外种群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应加强抗药性监测,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指导。
2014, 25 (6): 530-53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2
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能力评估初探
黄钢, 韩晓莉, 王岩, 王喜明, 马丽华
摘要626)      PDF (1754KB)(891)   
目的 比较全省11个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探索考核评估病媒生物监测能力的方法。 方法 分解监测工作指标并量化, 采用稳健统计法Z比分数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评估, 以直方图对统计结果进行表示。 结果 2010-2011年量化评分结果比对表明, 市级病媒生物监测能力分布较均匀, 但是得分最高者与得分最低者2年的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能力考核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有效、合理, 有助于各市发现问题, 找出自身差距, 进行整改, 促进病媒生物监测能力的提升。
2012, 23 (6): 525-528,532.
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监测结果分析
黄钢,韩晓莉,王喜明,赵勇,李红艳,常梅
摘要1737)      PDF (334KB)(1174)   

【摘要】 目的 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蚊虫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 为有效地开展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人工小时法及诱蚊灯法。结果 共捕获蚊虫3属6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85.34%。一般人类活动较多的居民区、公园等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居多。采用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7-9月,8月为全年最高峰,密度分别达10.33只/(灯·h)和16.0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法监测蚊虫的平均密度为5.69只/(灯·h),人工小时法为7.56只/人工小时。结论 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是河北省重点防制蚊种。

2009, 20 (5): 426-429.
河北省不同城市住区蝇类密度及不同诱饵监测结果分析
韩晓莉,黄钢,赵勇,王喜明,李红艳,常梅
摘要1252)      PDF (314KB)(1076)   

【摘要】 目的 对河北省不同城市住区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不同诱饵诱捕蝇类密度及种群的差异。方法 笼诱法。结果 共捕获蝇类4科14属19种,以家蝇为常见种;腐鱼作诱饵捕获的蝇类以蝇科为主,占捕获总数的54.22%;红糖醋作诱饵捕获的蝇类以蝇科和丽蝇科为主,分别占39.17%和36.08%;腐鱼、臭豆腐和红糖醋3种诱饵捕获的蝇类密度季节消长规律基本相似,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8月。结论 河北省城市蝇类防制的主要蝇种是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家蝇、棕尾别麻蝇和厩腐蝇。环境整治是控制城市住区蝇类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腐鱼是住区蝇类常规监测中较为适宜的诱饵。

2009, 20 (4): 307-310.
河北省不同地区住宅区鼠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黄钢,韩晓莉,王喜明,赵勇,常梅,李红艳
摘要1337)      PDF (337KB)(1199)   


【摘要】 目的 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住宅区鼠类消长规律、季节分布和鼠种构成。方法 夹夜法和粉迹法。结果 共捕获各种鼠类2科4属6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0.99%,其次为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分别占25.30%、9.38%、2.89%和0.48%;但不同地区鼠类优势种略有不同。鼠密度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廊坊地区采用不同监测方法的监测结果显示,夹夜法监测鼠平均密度为0.87%;粉迹法监测鼠平均密度为3.36%。石家庄和唐山地区住宅区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年平均值分别为0.83%和0.67%,两个地区农村的鼠密度均高于城镇。结论 褐家鼠是河北省重点防制鼠种。

2009, 20 (3): 216-218.
河北省西部、北部白纹伊蚊分布调查
黄钢1;李红艳1;赵勇1;王喜明1;常梅1;王志强2;杜明涛3;曹德顺4;陈长华5;郭玉红6;刘起勇6
摘要1294)      PDF (79KB)(695)   
目的 了解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河北省西部、北部的分布,为制定控制登革热等蚊媒疾病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蚊幼虫调查采用容器法,成蚊调查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灯诱法、人工捕捉法。结果 涉县发现白纹伊蚊,其容器指数为34.41,房屋指数为25.27,布雷图指数为4.96。结论 河北省北部及西部承德市区、张家口市区未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西南部涉县有该蚊分布。
一起剧毒杀鼠药毒鼠强引发人群中毒报告
王跃进1;王秀英2;钟辉1;常风启1;王喜明1
摘要435)      PDF (51KB)(650)